我在日本國會:一個台灣女生的華麗冒險

我在日本國會:一個台灣女生的華麗冒險秒殺搶購

我在日本國會:一個台灣女生的華麗冒險網友評鑑5顆星

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

中文書-社會科學-政治分類優質推薦

  • 定價:299
  • 優惠價:9269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39

  • 我在日本國會:一個台灣女生的華麗冒險

    想了解更多我在日本國會:一個台灣女生的華麗冒險的內容嗎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日本國會生態大公開

      我的國會秘書生活充滿著:
      初次見面的政界大老,
      活生生的「首相本人」,
      到各委員會、國會旁聽,
      或是黨內各式各樣會議的代理出席……
      忙到眼睛都花了,但又很盡興。

      日本國會生活圈,可以說是一個以國會議員為圓心旋轉的大舞台,舞台的幕後有一大群議員秘書,以及供給生活上需要的各種職員、公務員,浩浩蕩蕩。大舞台上的舞台燈,照在身為閃亮主角的國會議員身上。生活圈的裡與外,就像是灰姑娘身上的美麗晚禮服、馬車、車夫,在十二點魔力失效後突然回歸到莫名的現實,界線很清楚。

      作者在日本就讀研究所時,偶然的獲得日本國會議員秘書的實習機會,之後成為正職秘書,展開一段大約兩年的日本國會生活,看到日本國會特有的生態,那裡有可以讓我們反思的地方,也有值得我們取法的所在,因此她以輕鬆的方式,寫出這段經歷,希望以看故事的角度,帶領讀者進入這個普遍被認為嚴肅的議題。

    本書特色

      1. 日本國會議員助理的親身經歷,日本國會生態的第一手紀錄。

      2. 輕鬆、幽默、有趣,有別於一般描寫政治生態書籍的嚴肅,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,了解日本國會的運作與日本社會現象。

    作者簡介

    李芝慧

      高中時期跟隨父母自台南移居日本東京,截至目前有一半的人生在東京渡過。

      大學在早稻田唸文學心理,因為想為台灣做點事,研究所改唸國際關係∕國際法。

      在東京經歷七年包括日本國會議員秘書的學徒生涯之後,決定隻身回台灣冒險。

      回台灣一年,除了將在日本擔任國會議員秘書的神奇經歷出版成書,讓台灣的讀者了解日本的國會生態,進而能有所反思與取法之外,也親身參與台灣的政治改造工作。

     

    目錄

    推薦序  芝慧的「雙鄉記」 張文薰

    Prologue 序曲 本日開店
    找到工作——新米日本國會議員秘書
    國會生活圈的日子
    紙上談兵——空有其表的國會安檢系統
    別人不准搭議員專用電梯
    每天早上開部會  
    國會本會議  
    委員會有兩種  
    託委員長的福
    代理出席
    東京都名勝景點——國會議事堂
    國會紀念品
    國會餐廳&巴洛克風議員專用餐廳
    身為國會議員的特權
    生活圈怪事論壇
    「元」「前」之分
    議員辦公大樓內的各項服務
    國會議員們的社團活動
    巡迴各國駐日大使館
    大集合——議員總會
    超乎想像的﹁純人工﹂世界
    新米秘書辦六百人趴踢
    解散國會囉——準備大選
    後記
    Epilogue 終曲 小型的幸福

     

    推薦序

    芝慧的「雙鄉記」

      《雙鄉記》是長成於日治時代的台灣菁英葉盛吉的傳記,以日文寫成、在日本出版,後來亦翻譯為中文版面世,是一部使後人得以窺見跨越時代、語言、政權的台灣人心靈之複雜深微的記錄。

      葉盛吉出生於台南,仙台第二高等學校畢業後進入東京帝國大學。在日治時期,這樣的台灣菁英求學歷程極為自然——殖民統治下,台灣人的國籍亦登記為日本,葉盛吉前往日本甚至不能稱為「留學」,因為是「國內」移動。然而,以日文為思考書寫語文、也透過日文進入開闊世界的葉盛吉,其自我認同並未被「日本」所定義。當戰爭結束、台灣「光復」後,選擇回歸母島台灣的葉盛吉,在白色恐怖中死去。他搖動擺盪於日本、台灣、中國之間的國族認同意識,在民主化的今日看來,仍是台灣人未解的難題。 一九九八年,芝慧與我相識於東京;如今想來,隨父母而來的她與將進入研究所的我,當時都站在人生的轉折點。那是九○年代末,電視衛星頻道開播,日劇、日本電影帶來乾淨、簡潔、明亮的城市生活想像、今日幾乎已成為死語的「哈日」風潮席捲台灣都會區;我們都不是因著追隨、吸附於這高漲如熱氣球的日本夢而來到異地。

      日文對我們來說,不是可以與偶像歌曲、影音世界連結的符號,更不是前輩台灣人如葉盛吉般,在生長環境中隨時間而浸附於身的母語,而必須透過教科書才能逐漸認知到日語:一種與中文漢字看似相近、思維組織方式卻千差萬別的陌生存在。而時代雖已不復葉盛吉一九三○ ~ 五○年代的波瀾萬丈,但台灣的國際地位與政治主體依舊曖昧未定;只是一開始我們都那麼年輕,尚未意識到從「舊殖民地」來到「舊帝國」求學本身可能具有的「溯源」意涵,以及「留學」行為中所顯現的兩地學術權力位階。

      於是,我們總相約在東京各處:新宿(芝慧鍾愛伊勢丹)、澀谷、惠比壽(我的寄宿地)、銀座,逛街購物看時髦繽紛的街頭人物,或找尋當期雜誌報導的甜點美食店家,與此平行前進的是競爭激烈而壓力沉重的校園生活。從「我可以試穿嗎?」都得比手劃腳才能與店員溝通,到可以用日文進行論文寫作、發表、學位審查答辯;從只能跟同操「國語」的族類一同行動,到與異國戀情的開展與消散;七年過去,當語言不再是最主要的障礙與隔閡,對「日本」的覺知卻未必能如濃霧散清,更多時候可能是強烈的迷惘。 如果那謙和婉轉、行事如儀的組織文化是日本,那麼監禁殘殺無辜過路人、沉迷於機械式無機質遊戲如小鋼珠或偶像團體的又是什麼?台灣資訊節目、旅遊導覽中由名嘴、職業旅者所演出的潔淨有禮、多情婉轉的日本,彷彿是東亞地區現代化後的理想型態,然而交纏著高度競爭、因而壓抑猥闇的實際面,也只有在怎麼記也記不完的大量情緒詞彙中、透過日復一日的真實生活經驗才能體悟。

      芝慧開始半開玩笑的稱我「先生」,大概是我開始教書以後的事;一直以來,她以日文發音叫我「□□□□」,名字後不加「□□」,則是延續台灣中文口語的使用習慣。離開學生身分後的工作性質,讓我們獲得了重新觀看台灣、並轉化傳遞「日本」經驗的機會。在閱讀書稿的過程中,我多次按下自己提筆修改的職業病衝動——中文語境中透出「違和感」的文字運用,不正與芝慧的「雙鄉記」互為呼應,因此可以成為獨特風格?能進入日本政治核心:「國會」工作的經驗至為稀有,而這樣的經驗在芝慧回到台灣、並決定在政界一角邁出步伐之際更顯難得。讀者應可隨著芝慧那驚訝、讚嘆、不解、困惑的視線,對照由台灣媒體或書物所提供的形象知識,在紙上遊覽一次日本與台灣的「雙鄉記」。

    張文薰
    (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)

     

    詳細資料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yytds43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